更新时间:2023-06-14 16:22:41
6541来源:
这两天,中央创新城(南区)综合开发项目仙源路湖底隧道新建工程湖海塘湖中段已有大型机械进场,目前正在进行周边围挡施工、绿化树木移植等工作,标志着湖底隧道工程有了实质性进展。就在前不久,该项目工程获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核发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仙源路湖底隧道开工在即。
实景图
当前,横穿湖海塘公园的仙源东路为双向两车道,以园区内部交通为主,不对社会车辆开放,湖海塘东、西片区联系仅海棠路及南二环路两条横向连通道路,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尤其是海棠西路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缓行的情况,交通压力较大。从片区长远发展来看,这一区块亟须增加一条横向通道。 记者从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了解到,作为区域交通配套,自中央创新城(南区)片区控规编制时即开始对仙源路湖底隧道工程进行研究并通过片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今年1月,省发改委将仙源路湖底隧道项目列入第一批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3年重大项目实施计划。 湖底隧道新建工程总长约2.2公里,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40公里每小时,为市政二级主干道。项目位于湖海塘公园中部,经多次方案沟通、现场踏勘和专家论证,目前确定隧道整体线路走向为“一”字形布局,下穿仙源路。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仙源路湖底隧道作为支撑湖海塘东西两片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完善湖海塘区域路网、支撑片区开发和提升湖海塘周边区域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华金开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条贯穿湖海塘东西两侧的隧道建成后将大大优化片区未来交通框架,直接连通金华开发区吕塘单元与金东区东湄、多湖单元,届时将承担近1/3的金华城市南部东西向穿越交通功能,更将承担起湖海塘东西片区70%以上的到发交通,让湖东、湖西两岸直线对话。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活一座城。湖海塘板块是金华市区重要的城市南客厅,湖海塘是开发区“一核、四带、一环”慢行系统中的枢纽,为此,仙源路湖底隧道在设计之初就统筹兼顾区域环境品质提升的要求,重点考虑交通组织和品质慢行两大要素,将隧道建设融入湖海塘区域慢行一体化设计,助力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的综合交通网。 湖底隧道呈短“一”字型布局,在湖东设置一个进口、一个出口,湖西设置一个进出口。隧道沿线与湖西金创绿谷、湖东文化新天地地下停车场连通,再通过新建志和路路口地下通道、仙源东路路口人行天桥,实现文化新天地、望湖广场商业体以及湖海塘公园等项目的慢行连通,让生态文体板块、商业休闲板块与山水感知带互联互通。 “仙源路湖底隧道开工在即,事实上,湖海塘以西片区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还有横五路新建工程,德胜街拓宽改造工程,志和路、仙源东路节点立体过街工程,龙川路、和悦路节点立体过街工程等。道路逐条打通,互联互通‘微循环’路网逐渐铺就,将推进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快速流动,交通一体化铺就的协同发展之路,将让城市气脉更加顺畅。”中交城市投资(金华)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将全力推进湖底隧道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报批报建流程,尽早打通湖西创新区、湖东生活区的重要联络通道。 近年来,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主要方向。中央创新城(南区)定位“科创中心·智慧西岸”,将智慧建造、低碳节能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而“智慧引领、交通畅城”正是中交城投金华公司对中央创新城(南区)的设计策略之一。 据了解,仙源路湖底隧道将围绕运行态势物联化、日常管养智慧化、应急响应高效化三大应用,聚焦积水洪涝、火灾火警、交通事件三大事件,让数字化改革的成效真正惠及群众。 依托数字技术,湖底隧道数据中心计划直接对接省、市、开发区应急、消防等端口,实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如,防涝监测系统可自动监测雨量、路面积水等,如遇暴雨积水,会自动预警并视水位高低关闭隧道,同时向交通、消防等相关部门实时反馈路况信息;火灾监测系统通过全息隧道呈现、事件智能识别、车辆高温预警、在线实时巡检等,实现火灾及早发现、及时预警、及早处置;交通监测系统可智能识别隧道内各类交通事故事件,预测交通事故对交通通行的影响,及时发布隧道交通信息并反馈部门;还有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隧道常规巡检任务,及时收集处理和发布隧道运行状态和交通预警信息,智慧交通将给市民出行带来满满安全感。 “中央创新城(南区)的生产生活是绿色健康的,更是智慧便捷的。”中交城投金华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区域内的智慧交通、未来社区、城市大脑等板块建设将打通城市数智融合心脉,助力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为金华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样板。
新房
浏览
卖二
手房
出租
房子
新闻
资讯
联系
我们